文学翻译“忠于原著”成为“走出去”绊脚石_世联翻译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翻译公司资讯 >

文学翻译“忠于原著”成为“走出去”绊脚石

做翻译就要“忠实于原文”,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对于翻译的常识。但翻译界的一些专家却试图告诉人们:常识需要更新了!这种陈旧的翻译理念,已经成了影响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的绊脚石。
 
很多典籍有了英译本却“走不出去”
 
  在国内,多数译者出于职业习惯,翻译过程中全神贯注于文本,字字对应地把文本翻完,翻译工作即宣告结束。至于译作在接受地市场的反响,一般被认为是“出版社的事”。
 
  在国内学界,由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夫妇操刀的《红楼梦》英译本长期备受推崇,被公认为是最严谨、准确的译本。但研究却表明,在英语国家,无论是高校藏书、图书馆借阅量,还是专业学术研究中的文本援引量,杨氏译本的接受度远远赶不上英国翻译家霍克思的《红楼梦》译本。问题是,霍译本在很多国内翻译家眼里,根本算不上好本子。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谢天振的两位博士生又分别研究了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文版“熊猫丛书”以及出版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学》杂志英文、法文版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结果也都让人深思:《中国文学》杂志1951年创刊后,于2000年底停刊;《熊猫丛书》上世纪80年代推出,一共翻译出版了190多部作品。根据世界各地的销售情况统计,这套丛书有时候可以卖出两三本,有时候一本也卖不出去。除了个别译本获得成功外,大部分译本没有产生任何反响。
 
“莫言热”启示好的翻译可“连译带改”
 
  莫言去年摘获诺贝尔文学奖,给翻译界带去的震动在某种程度上比文学界更大。
 
  莫言摘获诺奖,其作品的外译者功不可没,其中包括莫言作品的英译者、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要知道,葛浩文不仅没有逐字逐句翻译,离“忠实原文”的准则也相去甚远。他的翻译“连译带改”,在翻译《天堂蒜薹之歌》时,甚至把原作的结尾改成了相反的结局。
 
  德国汉学家顾彬曾说,德译者在翻译莫言的作品时甚至不是根据莫言的原作,而是选择作品的英译本进行翻译,考虑的就是英译本更迎合西方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趣味。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颎教授指出,“翻译已蜕变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服务业。既然是服务,必须引入服务对象的概念。”一部作品的最终译文不仅取决于原文,还取决于它的“服务对象”,以及译作接受地人们的语言习惯、审美口味、公众心理等非语言层面的因素。或许,只有从根本上认识这一点,卡在中国文化“走出去”途中的障碍才能消失。
世联翻译-让世界自由沟通!专业的全球语言翻译供应商,上海翻译公司专业品牌。丝路沿线56种语言一站式翻译与技术解决方案,专业英语翻译日语翻译等文档翻译、同传口译、视频翻译、出国外派服务,加速您的全球交付。 世联翻译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交往城市设有翻译基地,业务覆盖全国城市。每天有近百万字节的信息和贸易通过世联走向全球!积累了大量政商用户数据,翻译人才库数据,多语种语料库大数据。世联品牌和服务品质已得到政务防务和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大中型企业等近万用户的认可。